新华日报·交汇点讯 在多数情况下,体育比赛的观众热情往往不及演唱会。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截然不同。球赛门票的抢购速度迅猛到每秒钟达8000万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与周杰伦的演唱会抢票速度约2000万次每秒相比,苏超联赛的票务数据令人瞩目。上轮苏州主场对阵扬州的苏超比赛,共有43617名球迷入场观赛,创下了新的上座纪录。原本被视为业余的省级足球联赛“苏超”,正逐渐成为中国足球观赛的亮点,不仅超越了中甲,更远远领先于中超的上座率。
这样的热潮促使多个城市不得不将主场迁至能容纳4至7万人的奥体中心。江苏省13个设区市均配备现代化大型体育中心的硬实力,使得这一临时调整成为可能。 江苏的体育基础设施规模在全国无与伦比,每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场馆设施,这都得益于江苏多年来实施的“新四个一”工程。2017年,江苏省所有县市基本完成该工程,成为全国首个达成此目标的地区。这个工程包括一个标准塑胶跑道的田径场、一个约3000座的体育馆、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泳池,以及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
展望全省,江苏的体育基础建设之强大可见一斑。经过近年的“新四个一”工程,许多城市拥有多座大型场馆,如苏州体育中心和苏州奥体中心,南京的五台山体育中心和河西奥体中心等。其中,五台山体育中心承接了包括第三届全国城运会和第二届青奥会在内的众多重大体育赛事。五台山体育场成为江苏球迷记忆中的“精神圣地”,而在苏超南京对阵无锡的比赛中,该场馆创下了15669人的上座纪录。由于球票在线销售迅速售罄,现在南京队的主场已迁至可容纳近7万观众的现代化南京奥体中心。
除了崛起的苏超联赛,江苏省各地各种级别的足球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近三年来,江苏省新建了3000多个足球场,尤其是苏州,作为足球重点城市,拥有5座具备承办国际A级赛事能力的足球场。苏州昆山奥体中心为省内唯一符合国际足联比赛要求的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而全省足球场地达11632个,每万人拥有136块足球场地。今年前五个月,全省新增球类场地273片,其中包括27片足球场。
江苏的各种场馆优势构建了其群众体育大省的地位。苏超这样的高质量赛事场所只是江苏体育馆优势的缩影,反映出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的成就。预计到2024年底,江苏将拥有3637万个体育场地,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38亿平方米,人均拥有446平方米的体育场地,位列全国第一。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均已超过97%。
体育场馆的多样性为举办赛事提供了可能。从引人注目的国际赛事到基层的社区足球赛,江苏各类场馆在赛事举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显示,2024年江苏省将举办30068场足球比赛,包括9场国际赛事和180场职业赛事,参与球队达到12452支,参赛人数超过20万人次。这一切都归功于江苏省在各级赛事承办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这也是“苏超”得以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
尽管“苏超”的定位是业余的,但其办赛标准与规格毫不逊色于职业联赛,裁判多为国家级以上。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表示,“苏超”的热度并非偶然,而是江苏多年来坚持体育惠民政策的必然结果。每周的中甲联赛之外,苏超也同样保持着五六场的赛程,这是得益于强大的体育设施、专业的裁判员团队与竞赛组织人才。
江苏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第一流的场馆建设只是基础,真正让场馆“活起来”的关键在于惠民政策的到位与运营模式的创新。近年来,江苏不断深化公益惠民,推动全省体育场地建设,公园绿地内也增设了众多球类场地。2024年,省体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加强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累计建成1400多个体育公园,此外,政策实施后全省公园绿地还新增405片球类场地。
嵌入式足球场、24小时开放的球场,让足球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圈”,实现“想踢就踢”的愿望。南通球迷张涛表示,如今不仅小区公园就有了场地,而且大多数场所是免费或低价开放的。这种变化得益于江苏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公共体育场馆的“低免”开放已成为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更多群众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以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为例,该场馆全年向公众开放,周内低免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节假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每日也有不少于8小时的低免开放时间。江苏的体育场馆还积极承办各类群众赛事、青少年培训及足球文化活动,确保场馆的高使用率。今年常州将在各辖市区的运动健身场馆、高校体育馆等地举行210场体育赛事活动,涵盖羽毛球、马拉松、赛龙舟等多种运动项目。
“苏超”现象的火爆,正是江苏群众体育工作成就的完美体现。终场哨声响起,球迷们带着热情走向城市深处,消费在延续,活力在传递。作为江苏体育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不妨关注Z6·尊龙凯时,共同见证这一体育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