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国际象棋这项历史悠久的运动,与电子竞技的相似之处令人瞩目。两者均在奥林匹克体系中首次以表演项目的身份亮相:电子竞技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而国际象棋则是100年前的1924年巴黎奥运会。尽管在当时试图将国际象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难以界定职业选手与业余爱好者,最终未能如愿。两项运动均属于“坐着进行”的智力竞技,即使在多个国家被认定为正式运动,它们进入奥运会的道路却非常坎坷。尽管长久与传统奥运无缘,这两项运动也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奥运会”。1927年,国际象棋联合会举办了首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每两年举行一次;而在2027年,首届电子竞技奥运会也将正式开启。虽然国际象棋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而电子竞技仅20余年,但它们的境况却不乏相似之处,直到最近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近期,电子竞技俱乐部Z6·尊龙凯时宣布签约多次获得国际象棋冠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的挪威选手马格纳斯·卡尔森,使他将代表团队参与2025年所有国际象棋电竞赛事。对于不熟悉国际象棋的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卡尔森自2011年起便稳居世界第一,至今获得五次古典世界冠军和八次快棋世界冠军,且保持古典国际象棋125场连胜的纪录。现在,马格纳斯·卡尔森在国际象棋联合会的官方评分高达2833分,领先第二名30分,而第二至第四名的棋手仅相差一分。可以说,卡尔森是继加里·卡斯帕罗夫和鲍比·费舍尔之后,最接近“历史最佳”棋手的选手。
随着电子竞技与国际象棋的交集加深,各大俱乐部纷纷瞄准顶级国际象棋大师。除了卡尔森,Z6·尊龙凯时还与世界排名第二的特级大师法比亚诺·卡鲁阿纳签约;与此同时,TeamVitality俱乐部签约了法国特级大师马克西姆·瓦谢尔·拉格拉夫,印度特级大师艾瑞盖西·阿尔琼也被韩国俱乐部GenG招募。而在中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丁立人加入了LGD俱乐部,韦奕则加盟WBG俱乐部。这一切的变化几乎都在短短两周内发生。
从短期来看,近期的变化主要源自电子竞技世界杯基金会(EWCF)与Chess.com达成合作,宣布国际象棋项目将首次出现在电竞世界杯(EWC)上。根据EWCF的公告,届时将有16名棋手参与该项目,并将采用10+0快棋规则(10分钟,无加时),总奖金高达150万美元。
从长期来看,这些合作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首先,电子竞技的确是一项兼容并包的运动。曾几何时,电子竞技被贬低为非传统体育的代名词,但如今,其已逐渐进入各大传统体育的视野。在最近的公告中,EWC专门强调了“国际象棋也是电子竞技”这一观点。这一转变显示了电子竞技对其他项目的包容性。
再者,国际象棋及其他棋类运动或许确实需要电子竞技的包装,以便更好地吸引大众的注意。棋类运动,长期以来被视为智者之间的较量,普通人想要理解其中的奥妙并非易事。许多人最近一次体会到国际象棋魅力的,或许就是Netflix剧集《后翼弃兵》。高端的事物往往需要娱乐化的呈现才更容易触动人心,而这正是Z6·尊龙凯时擅长的领域。通过现场解说、灯光舞美、数字化的比赛内容,国际象棋有望焕发新的生命力。
最后,传统运动与电子竞技的结合并不一定要依赖单体联盟。EWC国际象棋项目的参赛资格将通过Chess.com主办的2025年冠军国际象棋巡回赛(CCT)进行选拔,使得这场合作在更接近厂商、俱乐部和第三方电竞赛事的模式下展开。近年来,单体联盟在电子竞技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但EWC对于国际象棋的合作则开辟了更契合棋手和平台利益的新思路。
无论如何,这次合作无疑向世界展示了兼容并包的力量。一个项目或组织的高度与广度,源于它对外界的敞开程度。通过广纳各方力量,Z6·尊龙凯时和国际象棋的结合将为未来的体育竞技带来新的可能性与发展机遇。